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创业club 跨界入乡,农村创业新风向
全国各地积极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平台,将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促进农业越过界面,与关联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
日前举行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展示了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农村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尤其引发人们的关注。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深入,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汇聚乡村。目前,创新创业正在广袤农村热潮涌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目前,返乡下乡人员累计达780万人,本乡创业人员达3100万人。
“雁归”群体引人注目
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看来,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创业和90年代体制内人员到农村“下海”创业不同,这一轮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层次更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企业主等,大多是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既有资金、又有经验,既懂管理、又懂市场。
人们对这一轮返乡下乡创业群体起了个新称呼叫“雁归”。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说,一方面,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乡情、乡愁的张力越拉越紧,呼唤人才归来;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乡村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无限商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农村创业。
在很多电商乡、淘宝村,“互联网+”农业的神奇之笔配以农村创新创业的飘香之墨,不仅拉回了本村的年轻人,还吸引着周边农民来发展。返乡电商创业正在农村成为一种新潮流。江西赣州定南县在乡镇建立了93家电商服务点,成立乡村大学生创业创新协会。一批有思路的新型农民在返乡大学生的带领下,借助多种农产品电商模式,发展起了油茶、脐橙等特色产业。
农村创新创业发掘了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了新业态,实现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据有关部门对1573个农村创新创业样本的数据分析,新增创业项目的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0%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属于产业融合类型,55%左右的创新创业主体广泛运用互联网、智慧农业、共享经济等模式。在各个示范县,现代要素投入明显增加,并且融入当地的农村经济中。不少创新创业主体发掘乡土资源和传统工艺,创响一批“土字号”品牌。
创业依然面临难题
由于农村创新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创办的大多是小微型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与其他群体相比,面临着一些更加突出的困难。一些地方反映,农村创新创业用地难、融资贵、人才技术获得难等,农村创业者的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不足;专门为创业者提供的信息有限,政策措施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统一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系统精准的服务。针对此,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礼包,聚焦市场准入、融资服务、用地用电、生活保障等方面,帮助农村创业者创新创业。
选择合适的经营场所和办公场地是农村创业的第一关。江西省上栗县是全国第3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当地建立上栗返乡创业园金山基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提供必需的“温室环境”。在基地内免费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和办公场地,提供创业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已建成7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完善了园区各项基础设施,让创业者可以拎包入驻。
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是很多农村创业者最大的心病。为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到农村创业,可以在当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且子女也可享受当地的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也可接受当地义务教育,按地方相关规定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到农村创业的另一大“痛点”是融资难。过去,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抵押物。现在,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贷款。各地有许多创新做法,比如,山东省规定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可申请最高10万元的担保贷款,河南省设立100亿元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
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创业孵化基地数量不足。”吉林省长春市女大学生返乡创业联盟发起人卜睿说,国家对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很多、力度很大,但大多是在城市,而较少有农村的创业孵化基地。如今,卜睿的企业已从最初3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到占地4000平方米的厂房,产品也从豆制品发展到黑猪肉、土鸡蛋等多种。她表示,有质量的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将能提高农民创新意识,降低农民创业风险。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引入创新创业元素,打造出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主体。不少地方依托高等院校、知名村镇、大型企业的见习基地、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建设一批孵化基地,科技部门积极推进星创天地建设。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的经营场所设置在县城区域的占13%,在县城以下的占87%。
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据统计,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采取订单方式带动农户的占55%,每年向农户返还或分配利润平均达500多元。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要鼓励创新主体在建立与小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创办更多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通过推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设施装备、政府补贴等通过折股量化参与农村创新创业,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今后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科委副主任王力军认为,成功的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应当能够通过其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和创新链条化,不断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这包括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示范、探索农业创新创业融资模式等方面。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蒋和平则表示,平台的特色化发展必不可少。在城市近郊区,应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服务都市农业、有机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在农村集中区,应立足区域特色,聚集农业适用技术成果,服务特色种植养殖与乡村旅游等。
(来源:湛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