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创业club “双擎”引领滨海宝安跨越式发展
在深圳西部4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两颗璀璨的双子星正冉冉升起。
2014年,宝安区全面启动国际化城区建设,宝安中心区和空港新城恰逢其时先后被纳入全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从此,宝安不仅融入湾区经济发展蓝图,“双擎”更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成为深圳市加快发展湾区经济、建设一流湾区名城的重要力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滨海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大处落墨,慢行网络系统、地下活力城、九公里绿色纽带等滨海公共空间体系正在构建完善,滨海玉带上的明珠正在一颗颗镶嵌,逐渐绘成一幅以“滨海”为灵魂的靓丽画卷。
宝安中心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珠江东岸,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双中心之一前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目标为独具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进城区;空港新城位于宝安机场北部,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核心区、国际航空枢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确定空港新城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宝安中心区为重要节点。
宝安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双擎”的强劲动力推动宝安跨越式发展。作为深圳临海最近的城市中心区-宝安中心区,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不断优化规划建设品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总部企业落地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区片区开发开放能级;空港新城依托未来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双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将其打造成为带动深圳西部并辐射“珠三角”、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滨海新城织就宏伟蓝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双擎”的规划开发建设,为宝安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
在深圳新一轮快速发展中,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努力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三带两心两城一谷”的城市发展规划。
犹如灯塔引领航向,规划指引城市发展。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宝安中心区、空港新城的规划设计,明确了国际化视野、国际一流标准的发展定位和思路,借鉴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高标准编制了一系列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通过国际咨询,引入世界顶尖设计团队,高标准完成了《中心区滨海地带城市设计》、《中心区总部基地规划设计》、《中心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中心区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规划》、《大空港规划新城公共空间系统规划》、《大空港新城海绵城市策略研究及实施方案》等,有效指导两个区域高水平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同时,积极参照《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导则》,对相关规划进行了完善和提升。
宝安中心区通过开展综合交通和公共空间环境规划的专题研究,有效组织了区内外综合交通,满足中心区高强度开发特别是滨海文化公园项目对外交通需求,并积极打造环抱湾区、共享舒适的世界级滨海活力岸线公共空间。
空港新城通过“三个特色片区、三条活水廊道、一条生态湿地带、两个湿地岛屿、五个节点”的公共空间结构控制,打造交织的蓝绿景观、开放的水城环境,引领片区生态修复的触媒;通过深入分析大空港新城的地区特点,打造高标准的海绵城市示范城区。
空港新城通过规划“两中心一馆”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晰深圳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功能定位,提升深圳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其中,空港启动区以“一带三核五区”的空间结构,构建国际化会展新城、高端型产业平台、复合化生态城区;空港半岛区利用优越的滨海自然环境、紧邻空港枢纽的交通条件和地处粤港澳湾区的地理区位,创建深圳市海洋产业示范基地;空港离岛区作为远期发展的“弹性功能区”,协同大湾区发展机遇,打造国际性组织、地区性组织的区域性合作平台。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
通过高效能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管理,宝安中心区、空港新城总投资完成额已位列全市十七个重点区域前列。一组数据也生动地描述了这种趋势:2014年,中心区被纳入全市重点区域,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亿元;2015年,空港新城被纳入全市重点区域,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20亿元。
2018年,宝安中心区、空港新城在建、续建超10亿元的项目共23个,总投资达1765亿元,竣工的项目达10个。宝安中心区已日渐成熟:在中心区图书馆新馆徜徉书海,在中心区青少年宫看场亲子演出,在商务区洽谈项目,都是宝安中心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大空港片区,七大重点项目正在施工,42家施工单位共7900多名管理和施工人员在现场紧张有序进行工作。其中,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正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国际会展中心三个“一流”的目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如火如荼地推进,通过科技、绿色和人文式的管理力争创造空港新城独特的辉煌。
“双擎”引领现代产业体系高端化
近年来,宝安跨入了城市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转型”时代,确立了“产业立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第一”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总部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地区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
有关专家表示,宝安靠扩大外延式的发展已经没有可能。只能靠调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的调整。跟随这种趋势,宝安中心区前瞻产业布局发展规划,重点引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总部。未来将与深圳湾、前海形成集聚效应,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
一个变化正悄然发生——宝安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宝安中心区在开发开放过程中吸引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入驻或拟入驻,深圳农商行、亚太卫星、怡亚通、中意、鹏鼎控股等多个成长型优质总部企业已落地,形成“链式”效应,同时,一系列优质创新型成长型总部企业落地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相关负责人介绍,总部经济区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多家企业。与大空港地区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前海自贸区服务业对接,构建总部企业集聚的创新生态环境。
2016年,行业龙头亚太卫星落户宝安中心区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规划建设卫星通信运营大厦将成为宝安中心区核心区高科技象征的地标性建筑,还将在宝安区建设卫星科普教育基地,由火箭卫星展馆、火箭发射模拟馆、卫星测控馆及卫星地面站体验区等组成。随着亚太星通的入驻和运营,超千亿级卫星产业集群在宝安悄然形成。
如果说,宝安中心区集聚产业发展强势崛起,那么,空港新城将为宝安画下一个全新的腾飞起点。
“空港新城将大力发展会展会议产业、未来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大空港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空港新城将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世界一流会展场馆设施,构建集展示体验、新品发布、国际贸易及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展贸展销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承办各类国际级、区域级峰会、论坛、年会等,重点关注科技类、文化类、贸易类会议会展活动。
空港新城还将优先培育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高端临空服务业,打造航空航运商务中心。依托深港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飞机、船艇等领域的信托、贷款、融资租赁、保险、离岸金融业务;申报设立深圳空港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国际快件服务、航空物流增值服务、保税多式联运等业务。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空港新城规划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重点打造航天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核心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微小卫星、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通用航空等服务业领域;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推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综合型远洋渔业基地(海洋创新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开发西部海岸线为宝安发展注入强劲活力。2016年,宝安经济增长8.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47.3%。今年上半年,宝安经济增速逐季提升,全区GDP增长9.1%,高于全市水平。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今年7月,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一期)获得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颁发的规划设计类荣誉奖项。ASLA奖被誉为“美国最高级别的风景园林奖项”。该公园创造性地将多样化的城市功能整合到绿色生态系统中,建造出一个划时代的多元复合型“滨海都市公园”。
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将为广大市民增添一处近水亲水、休闲旅游、享受文化盛宴的胜地,市民也能真正体验到宝安作为滨海城区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有专家认为,宜人的居住环境是湾区经济形成的重要成因。世界发达湾区都相当重视滨海区的开发利用,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吸引高端要素汇集。研究硅谷不难发现,高科技产业员工选择在硅谷工作、企业选择在硅谷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优良的人居环境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宝安滨海文化公园,无疑是建设国际化滨海城市的一个生动注脚,突出宝安中心区作为深圳唯一“滨海”城市中心的区域特色。
在今年4月举行的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一期)奠基仪式上,市、区领导表示,宝安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滨海文化公园位于宝安滨海中心区,是深圳西部城市中心核心区的示范性、引领性、先导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与西部45公里黄金海岸线上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中通道、两中心一馆等重大项目交相辉映,共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宝安,成为深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同时,宝安区强化前海湾区水环境治理,编制完成了《前海湾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统筹报告》,报告从时效性、系统性、统筹性、可达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治水方针和策略,总投资104亿元,计划2018年开工,全面打响前海湾区治水提质攻坚战,维育未来国际湾区基础水环境。
“宝安中心区已成为深圳西部规划定位最高端、基础设施最完善、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核心区域,吸引力与日俱增。”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完善,形成“四纵、七横”的综合道路网络;中心区已建在建学校22所、医院3所,全部建成后提供4.25万个学位、病床3300所。体育馆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完备,我市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壹方城已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40万;规划构建互联互通的地下步行网络系统和地下行车系统,其中,滨海片区结合城市道路、绿廊、广场的地下空间构建7条共约4.75公里的地下步行道;营建商业、文化设施、艺术展示等地下公共空间。
始终坚持国际开放视野和创新战略,经过多年的高标准基础建设,目前宝安中心区人居、营商等各方面环境逐渐成熟,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都市格局初步呈现。
典型案例
“三大抓手”保障空港新城 七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全市17个重点片区中定位最高、规模最大的片区,空港新城的建设可谓万众瞩目。空港新城在实际建设施工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施工片区高峰期工人总数将达到5.5万人,存在项目多、工期紧、施工交叉严重等难题,为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打造“深圳速度、深圳质量”的精品工程,宝安区立足“秩序管控、现场协调、技术保障”三大抓手,全力保障空港新城建设。
一是抓秩序管控,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保障现场施工区域、临时道路的安全、畅通,并落实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区政府各部门积极履职,截至目前施工现场3座临时栈桥已实现通车、临时道路建设完成5660米,施工围挡完成14000米,裸土的覆盖复绿面积达162.09万平方米,并实现24小时现场巡逻制度。
二是抓现场协调,为项目建设排除万难。宝安区构建三级协调机制,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生态环保组、施工场地组等十大专业协调小组,对需协调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区空港新城办还建立现场协调领导小组,派出10人专职到现场统筹协调协调,30人轮流到现场值班;2017年至今,已组织120次协调会,解决了近百个问题,保障项目投资的稳固推进。
三是抓技术保障,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专门引进一支30人的优秀工程顾问团队,专业涉及规划、建筑、结构、岩土、BIM等多个方向。团队工程经验丰富且职责分工明确,负责空港新城在建项目的进度总控、技术咨询、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安区将坚持“三大抓手”持续用力,狠抓既定投资计划的落实,为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国际会展中心三个“一流”(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运营)的目标要求贡献力量。
创新理念提升地下空间功能体验
以立体功能布局、高效交通组织、公共空间活化、地下综合开发四大策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功能复合、交通高效、空间一体、低碳开发的2.0版城市中心区——这是宝安中心区组织编制完成“中心区地下空间(提升)专项规划及重要节点概念方案设计”的创新成果。
在全市17个重点区域中,宝安中心区率先编制完成地下空间提升专项规划设计。本次规划地下公共空间约50万立方米,地下停车设施约670万方,轨道设施约21万方,其他设施面积约59万方。规划确定地下人行通道共计9.26公里,地下道路(海澜路)及3条地下车库联络道7.6公里。
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构建互通互联的地下步行网络系统成为一大亮点。规划通过人流模拟,确定最有必要强化步行联系的区域,沟通轨道站点之间、轨道站点与公共节点,并结合步行道设置特色商业街,打造连续便捷、立体复合的地下慢行系统。滨海片区结合城市道路、绿廊、广场的地下空间构建7条地下步行道,总共约4.75公里,将6个地铁站与重要城市节点联为一体。
借助连续的地下步行道,在5-10分钟内,可以从地铁站直接到达中心区书城、滨海文化公园、商务办公区,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碧海片区结合轨道15号线及城市更新项目,布局2条地下商业街,总长度约2公里,连接5个地铁站点,创造连续舒适的地下慢行环境。
注重地下空间的功能体验,营建多元体验的高品质地下公共空间也是创新理念的体现。结合地下步行网络植入商业设施、文化设施、艺术展示等地下公共空间,强化艺术氛围和空间趣味,打造充满活力的地下“城市客厅”;通过下沉广场、中庭设计等手法,引入自然光线及通风,改善地下空间压抑感,形成立体多变、舒适共享的人性化地下公共空间系统。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