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理办法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

发表于:2022-09-22 关注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

(珠府〔2022〕74号)

 

  为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有力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加速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按照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决策部署,提高珠海城市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现就推动西部地区(金湾区、斗门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产业第一、畅通交通网络、做强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要素汇聚、产城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强劲的珠海发展新引擎,有力支撑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二)发展定位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规划建设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加快产业导入和人才集聚,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担当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坚持跨江跨海通道引领、轨道交通先导、高快速路网联通,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培育产城融合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功能复合、富有弹性的城市空间单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

  ——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以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全面绿色转型,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交通服务配套功能更为强化,经济总量力争实现翻一番,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

  到2035年,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1/2,常住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二、坚持产业第一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大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瞄准新型产业链关键节点和发展路径,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做强三大优势产业,推动西部地区高端产业协同化特色化发展。

  (一)培育壮大西部地区重大产业平台。依托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落实“产业立柱”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做优做强“4+3”优势产业,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协同珠江口东岸地区共建产业链供应链。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富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三灶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做强生物医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青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支持斗门建设智能制造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推动金湾联港工业园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加快推进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工作,拓展跨境电商等创新服务功能。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占比达60%以上。

  (二)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依托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基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软件服务、信息安全、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高端化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办好中国航展,建设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珠海太空中心。发挥空港、海港和保税物流园区枢纽作用,加快建设海港国际物流园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区等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对接港澳贸易,协同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生态圈。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等专业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增强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三)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落实园区提升行动,按照产业高度聚焦、要素高度集中、功能高度整合的原则,精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增强园区综合配套、产业配套和平台支撑功能,形成“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集聚发展优势。实施园区配套倍增工程,推进工业园区重点配套项目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园区配套公办学校及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务活动和优质生活保障水平。落实工业用地红线,严控“工改”政策,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大力开展土地整备,强化用地规划与产业落地对接,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企业建设的工业熟地,全力满足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四)精准高效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行动,绘制好产业发展“全景图”、招商引资“索引图”、重点产业“补链图”、目标企业“作战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投促引、以商引商,算好目标项目的土地、税收、产业、能耗、环保、奖补成本“六盘账”,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坚持以产业项目落地为中心,整合优化政府各部门工作流程,建立项目招引领导负责制,重构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机制,优化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推动优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三、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全方位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加快产业创新人才大集聚

  优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和《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聚焦主要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产业结构,加强产业人才和用工服务保障,全力打造更有政策吸引力、更富产业竞争力、更具人才保障力的创新生态。

  (一)强化人才引进。实施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倍增行动、创新创业团队倍增计划和技能人才引进行动,多方位拓宽产业创新人才引进渠道,支持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用人主体加大产业创新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用人主体渠道引进海内外专家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产业创新急需的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推动一批前沿技术创新,带动一批项目大企业落户,加速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稳妥有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西区人才吸引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加速西部地区人才集聚,争取五年内引进人才数量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30%-40%。

  (二)加强人才培育。加大产业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促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依托珠海国际健康港、珠海云谷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点、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项目建设,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面向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依托各类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加快建设珠海职教城,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战略合作,培养更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优化人才保障。完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措施,实施基础教育倍增计划,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产业创新人才的财政金融支持、安居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医疗和养老托育保障,确保广大人才在西部地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探索创新人才政策,推动在教育、医疗领域给予西部地区更多自主权和政策支持,尤其是支持到西部地区任职的教师、医护人员优先评定职称、培训进修。稳固西部地区干部队伍,鼓励市直机关干部到基层交流任职。

 

  四、坚持交通提升构建内联外畅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大通畅

  对接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构建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畅通内外战略大通道。全力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南门大桥新建工程等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珠海段与深中通道高效衔接转换,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珠海段)前期研究,实现与粤西地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联系。加快建成香海大桥、珠海隧道、金海大桥、鹤港高速等工程,实现与东部城区快速联通。启动建设机场北快线,快速化提升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珠峰大道等,加快高栏港快线(珠海大道以南段)、金港大桥前期工作,实现西部地区内部路网畅通。到2025年,西部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二)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系统谋划西部地区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加快规划建设珠海中心站(鹤洲)。开工建设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广州北至鹤洲段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深珠通道规划建设,推动东南沿海高铁纳入上位规划,全力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大通道。有序推动广珠城际、珠机城际公交化改造研究,适时启动广珠铁路客运化改造研究。到2035年,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公里数达200公里。

  (三)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深化珠港澳机场合作,加快珠海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设立珠海机场口岸,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力争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900万人次。推进高栏港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高栏港国际航线,改造提升斗门港,打造沿海主枢纽港。

  (四)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完善西部地区路网骨架,加强市政道路、干线道路与各类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实现15分钟内主要交通节点上高快速路。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建设白藤七路等支路和组团路,打通一批断头路。优化提升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开通“微公交”、高峰公交快线、公交“家校专线”和“通勤专线”等措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建设立体过街设施,治理湖心路等重点区域道路交通拥堵。

 

  五、坚持民生为要集聚高水平优质公共资源,实现服务大提升

  快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推进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和“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加快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蓝领友好城区”,不断增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打造宜居西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鹤洲高铁城、富山产业新城、平沙新城,建成一批国际水准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优化社区居住环境,引导人口人才在西部地区集聚就业置业。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以西部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通过“租、购、建”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各类人才保障住房问题。放宽人才保障房申请标准,探索引入周转房,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应届毕业生、新珠海人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到2025年,各类保障住房不少于5万套,构建住有宜居新格局。

  (二)打造优教西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教育机构及港澳名校合作交流,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东西部学校交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文园中学等优质学校设立西区校区,推动实现“区区有名校”。深入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展西部地区“薄改”工程,全市选配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建立“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高层次人才梯次培养架构,提升西部地区师资水平。健全住宅区配套学位建设保障机制,提前规划预留教育教学用地,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新城区中小学,改造提升老城镇中小学,大力发展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69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5.2万个,打造学有优教新高地。

  (三)打造健康西区。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等在西部地区设立院区,支持金湾中心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引导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引进国内外名医、名科(诊所)、名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医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支持引进港澳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到西部地区合作办医,引导社会医疗机构向专科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到2025年,新增床位2430张,建设病有良医新示范。

  (四)打造有爱西区。探索差异化落户政策,开展金湾区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西部地区人口高效聚集。完善西部地区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引入港澳专业服务机构,探索开展重点企业“订单定向”精准人才培养,畅通就业对接渠道。发挥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造血”功能,实施重点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和“一人一策”个性化兜底援助。强化社会保障托底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统一、覆盖全面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体系,做好残疾人、低保户、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建设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优化长者饭堂布局,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围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扩大面向少年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推广金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经验,推动西部地区2025年前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

 

  六、坚持城市跨越建设高品质美丽宜居新都市,实现产城大融合

  加强东西“双城”联动融合,优化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交通布局,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打造高能级区域战略支点。向东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交通大通道,积极承接合作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珠海东部城区等科创产业资源外溢,快速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级量级。向西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等高快速路,全面深化珠中江阳合作,推进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大交通、环保等领域合作力度,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

  (二)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区。围绕建设“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优化城市设计,预留城市功能性、服务类设施建设空间。高标准、高规格规划西部地区CBD,布局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壮大商贸、旅游、餐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综合开发黄杨河“一河两岸”等,加快建成金湾区市民艺术中心、斗门区文化艺术中心,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大力引进发展高雅艺术、高端赛事。发展邻里中心,推动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养老全覆盖,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加快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积极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城市大脑”,重点改善社区物业管理等群众关注领域。

  (三)打造高颜值生态西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整治保护、系统修复,构建“双人联海,山田拥城”生态安全屏障。依托特色河网,打造“黄杨河-鸡啼门水道、大门水道、友谊河-坭湾门水道”等绿色滨水空间廊道,塑造滨江田园城市特色风貌。依托山林江湖等生态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园,整合点状绿地布局社区公园,结合生态环境特点建设专类公园,改造建成黄杨河湿地公园、金山公园,因地制宜建设郊野公园,打造花园式城市。强化海洋保护利用,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优化提升滨海旅游设施,塑造海泉湾、飞沙滩等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建立健全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统筹保护饮用水源,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无废园区”“无废社区”。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现有议事协调架构,成立市支持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重大事项和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顺利推进。研究设立西部招商局,与市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合署办公,统筹西部地区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引进工作。市西部城区开发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局要加强具体指导、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和分类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试点示范、扩大开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予以优先支持。金湾区、斗门区要担起主体责任,围绕交通、产业、人才、服务、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二)优化政府服务。根据西部地区发展需要和承接能力,依法将市级管理权限授权或委托区一级实施,赋予西部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全面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大力推动实施“扩大并联审批范围”“试点告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重点提高产业项目落地效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重点瞄准检验检测、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企业运营、人才培训等领域,全力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公共平台。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构建西部地区重大项目市区共建机制,健全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研究出台市级财政资金补贴补助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办法,重点支持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领域,实现补贴补助资金动态平衡。探索开展多渠道投融资、多模式金融合作,用足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专项计划,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发行各类债券、探索资产证券化。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鼓励国有企业拓展西部地区业务,重点参与产业园区运营、交通建设、城市开发等。支持金融机构合理布局西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将有关项目纳入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库和省重点项目清单,争取上级部门为西部地区有关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能指标,优先调配市级建设用地、用能指标。配合国家和省依法分类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合理保障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五)坚持有序精准开发。加强土地整备保障,大力推动连片产业用地开发,统筹产业培育和城市经济发展,坚持一体化考虑土地规划、征收、招商、建设。科学推进开发时序,高度匹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供地需求,精准有效增加土地供给,有序有节出让成熟地块,示范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全链条土地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各类用地监管,避免土地闲置,提高土地产出。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2日


相关附件: